(最小)抵抗线:药卷中心到临空面的(最短)距离。
总装药量:所有爆孔的装药量的总和。
最大单响药量:装药量最大的段位的总装药量。
单响:同一段位为一单响。
线装药密度:某一炮孔的装药量与孔深的比值(单位:g/m)。
单耗:爆破时每一方岩石所消耗的炸药量(单位:Kg/m3)。
不耦合系数:炮孔直径与药卷直径的比值。
殉爆:装药的爆炸能引起与其相距一定距离的被惰性介质隔离的装药的爆炸,这一现象叫做殉爆。这一定的距离叫做殉爆距离。
爆破参数:包括造孔的参数(孔径、孔深、孔向、孔间距)、段位、装药、联网、抵抗线、爆破的方式等等。
影响爆破质量的几个因素:
第一,地质条件;
第二,爆破参数。
光面爆破:
1、光面爆破的概念 隧道光面爆破是支撑新奥法原理的重要技术之一,是通过正确选择爆破参数和合理的施工方法,分区分段微差爆破,达到爆破后轮廓线符合设计要求,临空面平整规则的一种控制爆破技术。
2、光面爆破的原理: 爆破顺序如下:先爆掏槽孔,再爆辅助爆破孔,以此类推最后起爆周边孔(即光爆孔)直至整个洞室轮廓线成型。它是依靠非电毫秒延时雷管(俗称导爆管)来实现先爆和后爆的,先爆为后爆提供临空面。延时相同的非电毫秒雷管即为同一个段位。炸药起爆时,对岩体产生两种效应;二是爆炸气体膨胀做功所起的作用。光面爆破是周边眼同时起爆,各炮眼的冲击波向其四周作径向传播,相邻炮眼的冲击相遇,则产生应力波的叠加,并产生切向拉力,拉力的最大值发生在相邻炮眼中心连线的中点,当岩体的极限抗拉强度小于此拉力时,岩体便被拉裂,在炮眼中心连线上形成裂缝,随后,爆炸产物的膨胀作用使裂缝进一步扩展,形成平整的爆裂面。
3、技术要点
(1) 根据围岩特点,合理选定周边眼的间距和最小抵抗线,尽最大努力提高钻眼质量。
(2)严格控制周边眼的装药量,尽可能将药量沿眼长均匀分布。
(3)周边眼宜使用小直径药卷和低猛度、低爆速的炸药。为满足装药结构要求,可借助导爆索(传爆线)来实现空气间隔装药。
(4)采用毫秒微差有序起爆。要安排好开挖程序,使光面爆破具有良好的临空面。
(5)边孔直径小于等于50mm。
4、光面爆破的优点能有效地控制周边眼炸药的爆破作用,从而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保持围岩的稳定,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作用,确保施工安全,同时,又能减少超、欠挖,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节约成本。
预裂爆破:
1、预裂爆破的概念 进行石方开挖时,在主爆区爆破之前沿设计轮廓线先爆出一条具有一定宽度的贯穿裂缝,以缓冲、反射开挖爆破的振动波,控制其对保留岩体的破坏影响,使之获得较平整的开挖轮廓,此种爆破技术为预裂爆破。
2、预裂爆破的原理 预裂爆破采用不耦合装药结构,其特征是药包和孔壁间有环状空气间隔层,该空气间隔层的存在削减了作用在孔壁上的爆炸压力峰值。因为岩石动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强度,因此可以控制削减后的爆压不致使孔壁产生明显的压缩破坏,但切向拉应力能使炮孔四周产生径向裂纹。加之孔与孔间彼此的聚能作用,使孔间连线产生应力集中,孔壁连线上的初始裂纹进一步发展,而滞后的高压气体的准静态作用,使沿缝产生气刃劈裂作用,使周边孔间连线上的裂纹全部贯通成缝。
3、技术要求
(1)预裂缝要贯通且在地表有一定开裂宽度。对于中等坚硬岩石,缝宽不宜小于1.0cm;坚硬岩石缝宽应达到0.5cm左右;但在松软岩石上缝宽达到1.0cm以上时,减振作用并未显著提高,应多做些现场试验,以利总结经验。
(2)预裂面开挖后的不平整度不宜大于15cm。预裂面不平整度通常是指预裂孔所形成之预裂面的凹凸程度,它是衡量钻孔和爆破参数合理性的重要指标,可依此验证、调整设计数据。
(3)预裂面上的炮孔痕迹保留率应不低于80%,且炮孔附近岩石不出现严重的爆破裂隙。
4、预裂爆破的适用条件 预裂爆破适用于稳定性差而又要求控制开挖轮廓的软弱岩层。常用于边坡明挖。
光面爆破与预裂爆破的区别:
1、光面爆破的周边孔在爆破时最后起爆,而预裂爆破的周边孔在爆破时是最先起爆的。
2、周边孔的装药结构和装药量有所区别。
3、形成机理不一样。
4、预裂爆破的适用条件 预裂爆破适用于稳定性差而又要求控制开挖轮廓的软弱岩层。常用于边坡明挖。
光面爆破与预裂爆破的区别:
1、光面爆破的周边孔在爆破时最后起爆,而预裂爆破的周边孔在爆破时是最先起爆的。
2、周边孔的装药结构和装药量有所区别。
3、形成机理不一样。